更多關於香港中英夾雜
由於香港是一個國際都市和文化大熔爐,各學校的語言標準也不同,因此香港人平時用的語碼混合(Code-mixing)可分為以下的種類和型態:
本土香港人夾雜
本土香港人的語碼混合包括就讀本地學校的土生土長香港人。 這種類型的夾雜自從香港的殖民時代已存在,擁有最悠久的歷史。 有時候,這些詞相比於原本英文字的意思是不相同的,發音也比較忠於粵語,可說是獨特的詞彙。 以下是一些例子:
外國回流香港人夾雜
外國回流香港人的語碼混合是指曾在海外受教育或在英文學校長大的香港人。 這種類型的夾雜採用比較完整和長的英語字詞或詞組,也比對應的廣東話詞在意思上更加貼切。 由於英語詞比對應的粵語詞更加準確,這種夾雜能夠突顯說話者的學術知識水平。 以下是一些例子:
偽ABC香港人夾雜
根據民間傳說,從前有一個香港人去了澳洲讀大學。 當他回到香港後,他開玩笑跟朋友和家人說: “我忘記了怎樣說中文了!”
偽ABC(American/Australian Born Chinese - 美國/澳洲出生的華人)的語碼混合包含特別多的語法錯誤, 讓人們聽起來覺得很造作和有點不愉快。 這種夾雜很多時候都是配合某種時裝潮流,例如穿著某些A&F品牌的衣服、 褲子及太陽眼鏡等,務求扮成一個ABC。 以下是範例:
高上階層香港人夾雜
高上階層香港人的語碼混合就是香港上流社會的高級人士日常所用的夾雜詞彙。 著名的人士包括文詠珊(Janice Man)、鍾培生(Derek Cheung)以及某些TVB演員和香港小姐等等。 這些詞通常突顯到說話者的豪氣,上等人的生活方式和對物質要求的高級品味。 雖然這種夾雜也能夠表現說話者的學術知識水平,但是有時候也是相對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工作階層香港人夾雜
工作階層香港人的語碼混合包括香港人在工作間常用的夾雜英語和術語。 這種夾雜也包括香港本地人、外國回流香港人以及高上階層香港人。 不過,目前此字典的學術研究也提出一個問題:試問香港粵語能否透過夾雜英語納入語言學的階級(class)概念呢? 這也等同於英國代表工作階層的倫敦土話口音(Cockney accent)。以下是一些例子:
草根階層香港人夾雜
草根階層香港人的語碼混合就是指沒有受過英語教育的香港人所用的夾雜字詞。 雖然他們的英語發音傾向於粵語,但是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詞也不算是不正確,因為發音很簡陋和容易理解,就像洋涇浜英語(pidgin English)。 以下是一些例子:
本地學生香港人夾雜
本地學生香港人的語碼混合是指在本地學校長大的香港人之夾雜詞彙。 夾雜語言的特點是把許多英語詞彙作簡稱,例如“semester”->“sem”、 'compromise' -> 'com'、'dancing society' -> 'dan so'。 自從即時通訊成為了現今的趨勢,一種叫港語(Kongish)的夾雜語言也變得越來越流行, 主要是包含直譯和音譯的英語。以下是一些例子:
西方化香港人夾雜
西方化香港人的語碼混合包括在國際學校長大的外籍人士和亞洲人之夾雜詞彙。 由於他們日常習慣說英語,所以他們的夾雜往往是一些英語化的廣東話(Romanised Cantonese),或是說廣東話的時候夾雜一些帶有西方文化的英語詞彙。 因此,他們的英語程度相當高,擁有接近完美的英語發音。以下是一些例子:
粵語 & 英文
粵英夾雜是本土香港人最常用的夾雜型式,其特點就是在粵語對話中插入英文詞, 來替換不同的粵語詞類,包括動詞、形容詞、名詞,甚至副詞和介詞。以下是一些例子:
港語 (Kongish)
港語(Kongish)是一種香港年輕人常用的夾雜型式。大部份的字詞都是直譯成英文或是音譯,而且跟粵拼是不一樣的。雖然港語很可能來自網絡世界, 但有時候也會和親朋好友使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火星文 (Textspeak)
自從網絡世界出現了即時通訊,火星文(textspeak)也成為了香港人的日常對話形式。 其特點是務求打字快和方便溝通,猶如將粵語字詞音譯成簡化的英文和數字,跟粵拼也是不相同的。 有時候,這些縮寫的英文詞也會用於日常對話中。以下是一些例子:
羅馬拼音化 (Romanised)
這是香港政府採用的羅馬拼音化粵語(Romanised Cantonese),自從香港殖民時代已經造給外國人和遊客使用,因為音譯成英文的字詞讀起來比較英語化(anglicised)。雖然粵語還有其他羅馬拼音化系統,例如粵拼、耶魯,等等,但是由於這種英語化粵語不包含任何音標, 所以外國人會覺得比較簡單和容易掌握。以下是一些例子: